
全红婵成名一跳 完美演绎水花消失术!从第三跳开始,奇迹上演:207C动作完美起跳,身体在空中划出精准弧线,入水时水花几乎隐形垒富优配,七位裁判全部给出满分。全红婵的成才路充满了坚韧与毅力。

2025年11月2日晚,广州奥体中心跳水馆的欢呼声震耳欲聋。18岁的全红婵与搭档王伟莹完成最后一跳5253B,以235.86分的成绩夺得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冠军。灯光下,她手腕、脚踝和腰部的彩色肌贴格外醒目,这是她历经183天伤病蛰伏后,给世界的完美答复。

全红婵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。她出生于湛江麻章区迈合村的一个普通家庭,父母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。7岁那年,湛江市体校的教练到村里选苗子,一眼看中了这个跑得飞快、弹跳力惊人的小姑娘。父母希望她去体校能练出本事,减轻家里负担。刚进体校时,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训练,尽管疼得偷偷哭,但她从未想过放弃。

体校条件艰苦垒富优配,跳水台是水泥砌的,水温时冷时热,训练服磨破了就补一补再穿。小全红婵最盼着周末,不是因为能休息,而是父母偶尔会带一袋水果来看她。教练何威仪记得,这孩子有股轴劲,同一个动作别人练10遍,她非要练到20遍才罢休,常常最后一个离开泳池。

11岁进入广东队后,全红婵的天赋逐渐显露。她对水花的控制仿佛与生俱来,但背后是加倍的付出。别人午休时,她在蹦床上练空翻;别人结束训练后,她还在池边琢磨起跳角度。一次练207C动作时反复失误,她急得掉眼泪,抹掉泪水又爬上跳台,直到天黑才满意离场。
2020年10月,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预选赛上,13岁的全红婵第一次站上大型赛事的舞台。谁也没料到,这个赛前半个月才学完五套比赛动作的新人,竟以437.75分的成绩强势夺冠,成了最大黑马。凭借三站选拔赛总积分第一的成绩,13岁的全红婵入选国家队,成为当时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。质疑声随之而来,但领队周继红坚持给她机会。
2021年东京奥运会,女子10米台决赛成了全红婵的封神之战。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的她丝毫没有怯场。前两跳过后,她暂列第三。但从第三跳开始,奇迹上演:207C动作完美起跳,身体在空中划出精准弧线,入水时水花几乎隐形,七位裁判全部给出满分;随后的407C、5253B动作,她接连拿下满分,最终以466.20分的创纪录成绩夺冠。颁奖台上,14岁的全红婵面对镜头羞涩地抿着嘴,手里紧紧攥着金牌。采访时被问想拿奖金做什么,她直白地说:“给妈妈治病。”
东京奥运会后,全红婵一夜成名,但也遭遇运动员生涯最艰难的考验——成长发育期的“生理暴击”和高强度训练带来的伤病。她的身高猛增15厘米,体重增加8公斤,原本熟悉的发力点变了,空中姿态控制难度陡增。更棘手的是伤病,长期从10米高台跃下,数倍于体重的冲击力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。
2024年巴黎奥运会,全红婵与陈芋汐的“神仙打架”成了焦点。虽然最终夺得金牌,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奥运三金王,但赛后她的伤病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地步。2025年5月3日世界杯总决赛,她摘银后突然淡出赛场,直到医学报告披露,大家才知道这个17岁的姑娘早已伤痕累累。
退赛后,全红婵的康复之路正式开启。在广东省队的康复室里,高压氧舱、中医针灸、脉冲磁疗成了她的日常“三件套”。为了找回竞技体型,体重控制成了硬仗。她每天要多次称重,计量单位精确到克,零食、甜食彻底告别,连最爱吃的辣条都只能看不能碰。技术调整同样艰难,团队引入VR技术和AI动作捕捉,让她在虚拟场景中反复练习起跳、翻腾、入水的动作,精准调整发力模式,避免真实跳跃加剧损伤。
2025年9月,全红婵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,开启了“训练+学习”的双面生活。早上上完文化课,下午立刻赶往训练馆,晚上还要复习功课,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。她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训练视频里,那个令人惊叹的“水花消失术”渐渐重现,只是镜头里的她,身上的肌贴从未消失。
2025年11月2日,全运会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决赛,成了检验她复出状态的第一道考题。对手中不乏老搭档陈芋汐领衔的强劲组合。全红婵与新搭档王伟莹压轴登场。第一跳107B,两人同步腾空,入水瞬间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——水花控制依旧完美,76.50分直接将她们送上榜首。第二跳407C是公认的高难度动作,起跳时全红婵腰部的肌贴隐约可见,但她和搭档的同步率丝毫不差,78.72分的得分继续巩固领先优势。最关键的第三跳5253B,全红婵在跳台前特意顿了半秒,眼神坚定地望向水面。整套动作一气呵成,水花在水面转瞬即逝。裁判席亮起80.64分的高分,总分定格在235.86分,以绝对优势锁定胜局。
当成绩确认的那一刻,全红婵轻轻拍了拍搭档的肩膀,嘴角扬起浅浅的笑意。场边的教练团队早已红了眼眶——没人比他们更清楚,这枚金牌背后藏着多少隐忍。随着最后一项比赛结束,广东队以2369.8分的总成绩成功卫冕。混合采访区里,全红婵被记者团团围住。面对“复出夺冠最想感谢谁”的提问,她下意识摸了摸脚踝的肌贴:“感谢队医和教练,还有搭档的配合。其实现在还没完全恢复,跳的时候还是会有点疼,但能为团队拿分很开心。”
全红婵的成才路上,从不缺温暖的陪伴。教练何威仪被她称为“第二个父亲”,从湛江体校到广东队,一路见证她的成长。东京夺冠后,两人一起上台领奖的画面,成了跳水界的温情瞬间。2021年底,奥运五金王陈若琳成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,两代奥运冠军正式合体。陈若琳不仅帮她打磨技术,更注重心理疏导。全红婵曾坦言:“刚拿冠军时,觉得自己无敌了,后来遇到瓶颈很迷茫。琳姐告诉我,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误,而是能爬起来继续跳。”
队医团队更是她的“守护神”。康复期间,队医每天记录她的伤病变化,调整康复方案,甚至陪着她一起忌口。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坚实的后盾。父母从不在她面前提压力,每次视频都只说“注意身体,尽力就好”。弟弟妹妹以她为榜样,也开始练习体育,一家人互相鼓励,成了她前行的动力。
从14岁东京横空出世垒富优配,到18岁带伤涅槃重生,全红婵的成才路写满了“坚持”二字。她曾说自己不是天才,“只是比别人多练了几遍”。如今的全红婵不再是那个只会“水花消失术”的懵懂少年。伤病教会她敬畏身体,挫折让她学会沉淀,183天的蛰伏让她多了份超越年龄的从容与成熟。对她而言,未来充满无限可能。全红婵成名一跳 完美演绎水花消失术!
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